照顾老人的诗句
1、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2、孝传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3、弟兄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
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4、勤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
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 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5、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
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6、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
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
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
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
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
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
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
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
三日后父女回到家。
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
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
继母没有生子。
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7、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8、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
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
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
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
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9、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
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0、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
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11、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12、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
他家里非常贫困。
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
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
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
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
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
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
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
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
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
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3、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 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14、弃官奉母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 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15、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赛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16、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17、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18、怀橘送亲 东汉时,有一位孝子姓陆名绩,字公纪。
六岁的时候,去九江拜见表术。
袁术拿来桔子招待他。
他悄悄把两个桔子揣到怀里,告别跪拜的时候,桔子掉在地上。
袁术责问他为什么悄悄地揣了两个桔子。
陆绩跪着说:“我母亲一向很喜欢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亲。
”陆绩年仅六岁就知道孝敬母亲,袁术大为赞美。
有诗颂曰;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桔实,遗母报深慈。
19、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20、贼窟救亲 元代,有个叫孙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县。
武宗年间,考上了进士,官为刑部郎中。
但因对朝廷不满,所以辞去官,回去尽力孝奉父母。
这时家乡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就想带双亲往南阳逃避。
途中遇贼兵拦路。
因势单力弱,很难保护二亲,于是就毅然决定先护送母亲脱险。
父亲在后面被擒。
孙抑誓死要救出父亲,安顿好母亲后,不顾艰难险阻,只身进入土匪巢中,但终因寡不敌众,反被捉拿。
孙抑涕泣哀求,释放他的父亲。
匪首看他是个孝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把他的父亲释放了。
有诗赞曰: 文人遇贼似临渊,求释老亲泣涕连。
贼感孝诚遂许放,全家安返乐团圆。
21、行乞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22、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23、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 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24、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 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