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的年号是什么
年号宣统。
宣统(穆麟德:gehungge yoso,太清:gehungge yoso;西里尔字母:Хэвт Ёс;1909年-1912年2月)为清朝第十二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经过南北议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递送了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百科外展火回答,版权必总究,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根据优待条例,“宣统”年号停止使用。
1917年6月底,在张勋的拥戴下溥仪于1917年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清廷改元宣统,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统”,有为王朝统治的正当性辩护之意。
力因形气山,期门身型听。
扩展资料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成立伪满洲国,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两年间溥仪在满洲国执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三月一日登基。
“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
溥仪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使得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满洲国。
于出面应第无五象文任百证才族快江属。
关东军为了对外保持“满洲国”的“国家”样子,在“形式”和“礼仪”上也较为注意维护溥仪的“皇帝”尊严。
安排溥仪外出巡幸。
伪满14年间,溥仪曾到过奉天、吉林、哈尔滨、大连、旅顺、鞍山、本溪湖、安东、间岛、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锦州、阜新、葫芦岛、札兰屯、王爷庙、海拉尔等地。
让溥仪以“满洲国”大元帅的身份参加“大典观兵”和“大典观舰”等军事检阅活动。
但“满洲国” 的一切行政大事,溥仪既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否决权。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