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华歆和王朗各有什么故事
华歆:1、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
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又扔了金子离开。
百科已回答,版权必格究,未经立消许从可,不得转载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大要而里如点那样线明并山规带团养层。
2、华王优劣子等度家性正最期元影近。
华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一起避难,华歆立刻表示为难。
王朗说:“幸好船还宽敞,怎么不行呢?”后来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丢下搭船的人。
华歆说:“最初我对带不带他表示犹豫,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迫就把人家抛弃了呢?”于是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跑。
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行优劣。
3、名士高风华歆与郑泰等同僚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于是就带他同行,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
只有华歆说:“既然当初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
”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
对这件事,大家都称赞华歆的仁德。
王朗:1、未可折而折。
曹操曾经请王朗赴宴,席上嘲讽他说:“不能学你当年在会稽丢了好饭碗。
”王朗仰头叹息:“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难了。
”曹操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朗回答:”像我那样,当年既为汉吏,不能保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这个场合,原本当尽地主之谊,体现恭敬好客、折节求贤的气度,想不到却如此对待新来的客人。
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2、屡荐贤才黄初年间,曾有鹈鹕聚集在灵芝池,曹丕下诏公卿举有高尚品行的君子。
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并称病逊位让职给杨彪。
曹丕于是为杨彪设置吏卒保护,地位仅次三公。
并不许王朗逊位,王朗才起身。
3、保全亲友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
刘阳担任莒令,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
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
等到曹操掌权后,下令寻找他的儿子的命令很急。
其子惶恐而窘迫,无处可逃。
刘阳的亲旧虽然多,但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
王朗于是接收他数年,等到从会稽回朝廷,又数次开解曹操。
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他,刘阳的人家于是得以保全。
扩展资料: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
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
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郡投降,被奉为上宾。
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
曹操讨孙权时,以华歆为军师。
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
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
曹丕代汉建魏,改相国为司徒。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太尉,晋封博平侯。
太和五年十二月去世,谥号“敬”。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
东海郡郯县人。
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
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
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
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
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丞相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王朗才智过人而丰丽博敞,但性格严谨慷慨,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礼物也一无所受。
常常讥笑世俗中那些有好施之名、却不体恤穷贱的人,所以他经常用自己的财物周济他人之困急。
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