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
区别罪与非罪的界限是:1、根据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加以区分。
我国《刑法》第13条前半部分规定了犯罪定义,在但书中又明确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里是指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明显不严重、不恶劣,危害很小,因而不构成犯罪。
对“不认为是犯罪”不能理解为不以犯罪论处或免予刑事处分,而应当理解为不构成犯罪。
2、从主观罪过上加以区分。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百科回证点答,版权王必究,未况经许可,不立得转载3、从责任年龄上加以区分。
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特别严重的犯罪以外的其他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
4、从责任能力上加以区分。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5、从行为性质上加以区分。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而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扩展资料用地社各或解代资任色器,压至候育局。
根据分则条文关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加以区分于出度义与很并图,清属。
1、从犯罪主体上区分。
有的行为须具备特定身份才能构成犯罪,如渎职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而其他人员实施该行为的,不能构成该罪。
当然如果其他人员伙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应以共犯(教唆犯和帮助犯)论处。
2、从犯罪主观方面区分。
有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实施这类行为的不构成犯罪,如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有的行为要求明知某些情况才能构成犯罪,如窝赃罪;有的行为具有一定目的才能构成犯罪,如走私淫秽物品罪。
3、从犯罪对象上区分。
如遗弃罪对象只能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非此不能构成本罪。
4、从犯罪客观方面区分。
有的犯罪要求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如非法狩猎罪;有的行为要求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诈骗罪;有的行为要求以特定手段(方法)实施才能构成犯罪,如防害公务罪;有的行为需要造成一定后果才构成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
5、从情节上区分。
有的行为要求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如侮辱罪;有的行为要求情节恶劣才能构成犯罪,如虐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