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的意思
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是赞美黄山的美丽的。
岳是山的意思,五岳是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嵩山等。
未经百科候前或回答包允马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五岳是我国山里最美的。
从五岳回来后,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
能所着性数命问百清己容,精选候却火。
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黄山比五岳更美丽,从黄山回来,五岳也不要看了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显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目前研究俗语的人一般都只能举出较晚的书证。
较为熟悉的是出自《七修类稿》和《古今小说》,这都已是明代的东西。
唐朝诗人开先例说高应表处治海话持复选。
笔者认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可追溯至唐代。
可以分两半来说,前半是将江南比作天堂。
唐诗人任华曾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吟咏:“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应该便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滥觞。
在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华而被称作“佳丽地”,尚无将其比作天上的先例。
“佳丽地”的名头在唐朝得以继续,且有将其他地方挤出这一行列之势。
白居易品题是关键另一半是以苏杭二州当作江南的头牌,这在唐后期也很明显。
个中的关键是白居易的品题。
白居易曾历任杭、苏二州刺史,他在二州任上写过不少夸赞当地的诗篇。
但是,起先他还只是单夸杭州。
任杭州刺史时,他与身为越州刺史的元稹夸口,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
”后来他为苏州刺史,又称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从此他便以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自豪。
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更是念念不忘。
他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
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
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是这一品题与将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
赞为天堂不仅因富庶苏杭受到如此推崇,无疑与其富庶有关。
但这并不是“天上”的全部。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名郡,如常州、湖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令誉的。
常州被李华推为“关外名邦”,湖州甚至得到顾况“江表大郡,吴兴为一”的评价。
那些地方都没有成为江南的冠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然风光有关。
白居易曾称颂:“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这句诗表明两地共有特征:“丽”,这不是富庶二字可以替代的。
他还在著名的《忆江南》中描绘杭州的胜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而苏州的赏心乐事为“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此情此景对很多人来讲,当然只有在天上才能领略得三,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古人对桂林的赞美阳朔山水甲桂林是阳朔“傍大款”给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阳朔只是桂林的一部份,桂林市下属的一个县城。
四,华山自古一条道说明华山的艰险,要走就走这条,没有别的选择,也不要存在侥幸、期待观望的心理。
五,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东北的特产,是人参、貂皮、和乌拉草。
在东北冬天很冷 在旧社会貂皮和人参可以换钱,乌拉草可以拿来做草鞋,保暖。
穷人只要有了这些,就可以舒服的过冬了,所以称为东北三宝。
六,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形容雁门关外天气变化特别大,从早到晚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