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孔子说什么是仁

2024-10-11 健康百科 14 作者:daiit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内容。

孔子以“爱人”释“仁”,有爱就有好恶,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仁人才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包括好恶取向,仁充当了道德判断的标准。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

他又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离开仁,何以谈得上成就其名,因此君子时刻以仁为行为准则,任何时间及场合都坚持不懈。

百科务回答看矿,版权必究,未经重门许可,不得转载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之人不可能长处困境,也不可能长处乐境。

仁者本身具备仁而安于仁,知者因行仁有好处而行之,有智慧的人同样以仁为行为准则。

孔子也知道做到爱憎分明是不容易的。

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这里以仁为标准区分两种人:爱好仁的人与厌恶不仁的人,前者是仁,后者虽然对不仁厌恶,但是否达到仁,孔子并未明说。

对于这两者,他本人都没有见过。

在他看来,爱好仁的人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的人实行仁德时不受不仁德的人影响。

如果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力量一定充足,只是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他对此持怀疑态度。

也可以说,行仁德或反对不仁是件困难的事,因此他强调作为行仁的主体,人自我要付出努力。

大上能水自变西处认,切备族眼照。

扩展资料以仁改造礼:大自知手南压,具报张史。

孔子也讲礼,如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仁与礼互释,但两者有所偏重,礼属于外在仪式,仁属于内心,更为根本,反映时代特色。

我们应该从社会变迁与学术思想转型来理解以仁改造礼。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学术界常以“礼崩乐坏”来形容当时的社会,指周代原有的封建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开始瓦解,开启了从分封制向郡县制、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王官之学向百家之学的转变。

在这一社会变动之际,亟需圣人出来改进,时势造英雄,孔子应运而生,担当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他清楚地认识到维护旧的礼已经不可能,必须适应这种新变化,那就是系统阐发仁的价值。

相对而言,礼属于周代的旧物,代表着等级,而仁则是春秋以来的开新,代表着平等,礼崩乐坏之后才有仁。

他也意识到社会及道德的发展不能出现断裂,因此并没有完全否定礼,而是以仁改造礼,赋予礼新意蕴,期以仁与礼互动而达到维护世道人心的作用。

孔子讲的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反映了仁的两大特点:自觉与平等,这才是孔子以“爱人”释“仁”的精义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