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分别是那个时期
孟子战国时期,孔子春秋末期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版权色归百科回电答网站或原作者认变边所有扩展资料:《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
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
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
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他到年工问立直五求老她期速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