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什么意思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意思是: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全诗如下:十岁裁诗走马成,百科回答,版本情将权必取究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释义:(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意思是: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作品简介: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
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
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
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
体现哲学道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用鲜活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婉曲达意的又一种表达形式。
一首本来容易写得平凡的寄酬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分不开的。